English

攻不破的堡垒

——河南3个模范村镇巩固思想文化阵地的调查
2000-02-17 来源: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王阿敏 王恒涛 我有话说

“全国劳动模范”史来贺、“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”刘志华和“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”吴金印,是河南三位著名的老模范。他们所在的河南省刘庄村、京华村和唐庄镇,坚持用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引导群众、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,关心群众疾苦,组织群众依靠科学发家致富。由于这里的党组织给群众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利益、充实了精神、投入了感情,当地群众坚定了一个信念:不信鬼,不信邪,一心信仰共产党,信仰共产主义;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,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堡垒,自觉地抵制一切旁门左道、歪理邪说,没有一个人练习“法轮功”,也没有其他的不良文化现象。

坚强的政治堡垒把红旗插进每位群众的心头

过硬的政治工作,必须有过硬的党组织做后盾。刘庄村、京华村、唐庄镇政治工作过硬,关键是这些地方一直注重基层组织建设,从自身做起,从身边的党员教育做起,建设起坚强的思想文化阵地。

刘庄村紧紧抓住思想建设、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,切实把党组织建设当作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先导来抓,坚持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教育。刘庄党委在老班长史来贺的带领下时刻不忘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史来贺在群众中的威望,得益于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,用群众的话说,“近五十年来老班长身不离劳动,心不离群众。”史来贺任书记近50年来,带领一班人身先士卒,处处起着模范带头作用。他拿国家干部工资后,当群众收入比他低的时候,他把工资交给集体,按劳分配;当群众分配超过他的工资时,他只拿自己的工资,不要村里任何补贴,村里十几项免费福利,他一样也不要。创业之初,群众搬迁新居时他坚决不肯先搬,坚持与最后一批群众一起搬进新居。

京华村、唐庄镇也从没放松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学习。刘志华以无私的品格,几十年来坚持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华奉献给集体和群众,先后荣获22项全国大奖。被称为“太行公仆”的吴金印近三十年来,多次放弃上调机会,坚持在基层为党和国家默默无闻地做贡献。在严以律己的同时,不忘对身边党员的教育。唐庄镇专门为党员干部盖起了培训大楼和电教室,每年都要对全乡的党员干部进行二到三次的集中培训教育。

史来贺、刘志华到吴金印等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无私精神,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党员和群众,得到了群众的信任,形成了一个战无不胜、攻无不克的战斗堡垒。

积极引导群众勤劳致富是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

京华村的领头人刘志华深有感触地说:“政治思想工作,不仅要讲还要做,不仅给人讲社会主义优越性,还要给人看到实际内容。”刘庄村、京华村和唐庄镇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一样,但当地的党组织都争着带领群众发展致富,使群众尝到了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甜头,发展的实情教育和激励着群众。

刘庄村解放前是有名的穷村。解放后在史来贺的领导下,全村一方面抓思想教育,一方面艰苦奋斗大搞生产自救。现在,刘庄村共建成医药、机械、食品、淀粉等18个企业,拥有100多部车辆,700多台动力机械车队。全村总产值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300倍。现在全村各项产业总产值增加到了3.4亿元,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000元。京华村也是从70年代一个欠债8000元的穷困的村民组发展成为今天固定资产2.3亿元,年总产值过亿元的村。

坚实的物质基础给两个村的群众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在刘庄村、京华村,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全部当上了工人,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,享受免费的教育、医疗,年迈的老人领上了退休金。

和刘庄、京华相比,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唐庄,吴金印上任后也开始带领群众发展经济,全乡制定出了“西抓石头东抓菜,北抓林果南抓粮,乡镇企业挑大梁,沿着国道做文章”的发展思路。现在各项生产初具规模,1万亩农业高效园区、1万亩林果生机勃勃,1万亩良田小麦长势良好,西部山区的石材开发建成了80多个企业。全乡经济腾飞在望,群众生活大为改观。

家家有项目,人人有活干的局面使群众摆脱了发展无望、致富无门的状况,群众四季没有农闲时,一心扑在致富上的群众心无旁骛。任里屯村支部书记梁国富说,“群众都忙着学科技致富哩,谁还再去信那无用的歪门邪道。”

党组织的正确教育引导是群众“走富路,走正路”的保障

从富足的刘庄到美丽的京华,再到生机勃勃的唐庄乡,坚持不懈对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,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灌输,移风易俗,引导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大道是他们共同的特点。刘庄村五十年一贯制的思想教育,京华村20多年来对群众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文化浸润,唐庄镇数年如一日的政治学习培训。

从解放前一穷二白的刘庄村,发展成为小康村。刘庄变迁靠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法宝。坐在刘庄村温暖如春的三星级宾馆里,老模范史来贺说,“刘庄还是那个刘庄,人还是那些人,靠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,穷刘庄变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。”为了把党的雨露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田,刘庄党委在全村实行党支部包片、村干部包排、党员联户的制度。每个企业配备了政工厂长,每个车间都配备了政工主任,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网络。

在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同时,这些地方不忘及时给群众灌输科学知识,用科学知识照亮群众的心灵,自觉明辨是非。刘庄村和京华村对孩子们高中以前的教育实行全部免费;对成人采取送出去培训、请人进来讲授的方法提高文化知识。刘庄村有13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,165人获得高中级和一、二级技术职称。京华村每年进行普通话比赛、歌咏比赛、体育比赛,村里成立了艺术团、篮球队,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。唐庄镇各村都建起了成人教育教室,聘请专家教授为群众发展生产传授科技知识。

潜移默化的教育,好似无声的春雨润入群众的心田。群众的思想和文化素质提高了,不但党员干部时时处处起到了模范作用,普通群众在大是大非面前也能立得直、站得稳。

“法轮功”活动最猖獗的时候,先后有好几批外地人争相来京华村争取刘志华支持,都被她断言拒绝。一些不法教会先后多次到唐庄伺机活动,当地群众或义正辞严拒绝,或及时报告给上级。任里屯村的老党员冯德才说,前年外地来了两人传“功法”,又是“包治百病”,又是卖护身牌,他发现后及时向村支部汇报,把这两人赶出村。在群众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于抵制不良风气的人,外地有人劝冯德才的儿子、儿媳妇练“法轮功”,被他们断然拒绝。

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疾苦,共产党员责无旁贷

刘庄、京华和唐庄镇的每个党组织,都在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,每个党员干部都在用党组织的温暖关心着集体里的每一个人。

京华村的群众说,刘志华关心大家胜过关心她自己,无时无刻不在默默奉献她的爱,每一个村民都牵挂着刘志华的心。群众生病她陪着送医院,安排好一切才离开;群众有困难,她总是千方百计帮助解决。

京华村的刘志全身有残疾找不到对象,闹情绪。刘志华把她安排到村疗养院工作,四处为他物色对象,还为他操办婚事。现在已任疗养院处长的刘志全回忆起此事,激动地说:“刘总对俺胜似亲人,跟这样的党员走俺放心。”

刘庄村的党员不仅在包片联包中为当地群众解决困难,了解群众的意见并及时反馈,连外来的打工人员也进入他们的关心范围。前年安徽一位青年刚到刘庄不到一个月,患了急性阑尾炎,家里困难不敢上医院。史来贺得知后,立即赶去看望,派人用车辆把他送到县医院,村里花钱替他治好病。临走村里用车将他送到郑州,又送了几百元路费,这位青年哭着登上返乡的路程。

吴金印也时时替群众着想,把群众的幸福当做自己最大的追求。唐庄镇西边的几个山区村交通落后比较穷,吴金印得知后立即组织人员架桥修路。如今山区建起了几十家开发石材的企业,近千部机动车在公路上奔忙,这些村子很快摆脱了贫困,人均纯收入由400元增加到了2000多元。当地群众把镇里修的桥称为“幸福桥”、镇里铺的路称为“致富路”、把吴金印称为他们的“领头人”。(新华社郑州2月16日电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